烟台南山学院是由中国500 强企业南山控股投资兴办,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。学校始建于1988 年,2005年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,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,201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,2019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。
1.学院简介
艺术与设计学院前身是人文学院(副校级单位,涵盖八系三部)。2023年调整为艺术与设计学院,现开设本科专业:环境设计、视觉传达设计、动画、新媒体艺术、工艺美术,专科专业:艺术设计、广告艺术设计、动漫制作技术,还设有艺术创新实验实训中心,智能互联网+设计工程研究中心,共有在校生3700余名。
学院致力于打造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,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深厚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。
2.发展情况,
目标定位:以立德树人为培养宗旨,打造设计学学科成为国内民办一流本科专业,推动设计学学科稳步健康的发展。
特色定位:“设计+数字艺术”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科研,培养跨学科融合的智能互联网+设计复合型人才,突出民办大学校企融合特色。
人才培养: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思维创新能力、实践创作能力,培养专业特色突出、同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。
学科专业:以设计学为引领,环境设计为重点,组成应用型设计专业群;以“设计+X”等应用型特色专业培养模式,推动融合发展,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。
3.学科建设
围绕设计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2019年先后与青岛科技大学、辽宁工业大学建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,学院教师受聘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,联合指导在读研究生人数8人。
4.专业、课程及实验室建设
专业建设:“环境设计”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,获政府财政资助200万元;“环境设计”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,与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文化创意产业学院,共建本科专业“环境设计”校企班。
课程建设:《影视动画赏析》获批山东省精品课程;《肖像漫画》、《标志设计》获批建设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。
实验室建设:现有数字模型实验室、环境艺术实训室、视觉艺术实训室、艺术设计实训室、动画设计实训室、数字绘图实验室、可视化综合实训室、文创设计实训室等8个计算机实验实训室;工艺美术实验室、模型制作实验室两个手工实践实验室。急需组建安装陶艺实验室(电窑、气窑),以及学生手造实验教室等。
5.师资队伍情况
艺术与设计学院教职工总数200余人,其中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,山东省产业教授1人,山东省青年人才团队1个,高职称教师占比30%。聘任兼职教授10余人,包括于洪志(西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)、李朝阳(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)、陈阳(中国人民大学教授)、何向真(西北民族大学教授)、宿志刚(北京电影学院教授)、韩大为(鲁迅美术学院教授)、李秋实(鲁迅美术学院教授)。
5.科学研究情况
(1)科研平台
申报并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;学院加入全国文化创意优势产业集群产教融合共同体。
(2)科研团队
组建环境设计与文旅融合、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、工艺美术与非遗转化、数字艺术与媒体设计四个学科团队,获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个。
(3)科研成果
获批省部级课题8项、厅局级课题120余项,科研获奖10项。
出版专著8部,发表南大核心及以上论文29篇。
艺术成果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、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四人五件作品,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艺术设计展两人两件。
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4项、省美协展览27项。其中入选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办展览10项,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展览2项(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,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环境设计作品展),入选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办展览3项,入选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办展览1项;四件作品被广州艺术博物院(广州美术馆)收藏,1件作品被山东美术馆收藏,五件作品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。
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9项。
人文社科成果被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纳应用15项。
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次。
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,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8项。
6.教育教学成果
获批山东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、面上项目3项,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;主编出版教材5部。
教师参加国家级、省级教学竞赛获奖共计22项。(高级赛道:2024年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,青年教师赛道: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)。
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、省级竞赛,获奖310项。(2023、2024连续两年由山东省文旅厅、教育厅举办的“青未了——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”入选作品2幅,入选数量居民办高校首位,山东高校第八)。
学生发表论文、专利等成果120项,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获国家级4项、省级17项。
7.评估工作情况
(1)坚持立德树人,产教融合协同育人
学院紧紧围绕学校“校企一体,协同育人”办学特色,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,加入山东省“十强”优势产业集群“文化创意”产教融合共同体。
(2)坚持党建引领,推进课程思政建设
学院坚持课程思政建设,以践行立德树人、弘扬真善美以美育教育为先导,构建课程思政,树立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,提高学生综合素养。
学院以中国传统文化、非遗传承、工匠精神、数字文创融入课程内涵建设中,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优势,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,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。11门课程入选烟台南山学院第三届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,学院获得优秀教学单位称号。
(3)“三全育人”机制发挥实效
学院已形成任课教师、班级导师、辅导员、社团导师的“四位一体”学生培养责任体系,对学生开展学业教导、思想引导、心理辅导、竞赛指导、职业向导的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机制。
在教师指导下,学生以“学、研、创”完成课程实践,近两年,学生获得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立项4项、省级立项17项;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。学院青年行志愿者服务队赴抗日英雄任常伦故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活动事迹被长江头条、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报道,团队入选2023年山东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。
(4)发挥学科优势,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
校校合作,携手美育教育。学院勇担社会美育职责,服务区域美育活动。与南山双语学校、南山职业技术学校等合作,每年定期开展美育实践活动、社团艺术活动、艺术作品展览等专场美育教育,年参与学生600余名。有效助力了地方中小学校的美育教育普及与发展,为区域社会美育教育做好服务工作。
校政合作,服务乡村振兴。学院积极服务龙口市地方社会经济发展,以校政融合项目为延伸,向政府部门推荐人文社科艺术成果,被采纳应用15项;积极参与龙口地区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墙绘活动,完成公益服务案例16项。
校地融合,弘扬传统文化。学院投身于区域文化传承创新、数字化文创等科学研究。2023年学院开展黄河文化传承与数字艺术协同创新研究,完成项目成果10项。科研项目立项省部级1项、厅局级5项,出版专著1部。